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深耕实践教学改革 锻造学前教育卓越人才
作者:编辑 发布时间:2025-04-16 17:51 分类:教育新闻 浏览:8960
(作者:徐浩、丘静、田兴江、吴琼)随着学前教育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提升”转型,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场景割裂、评价粗放等问题亟待破解。作为三峡库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基地,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终秉持“幼有所育、幼有优育”的使命,立足行业需求,持续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。自2015年起,学校以系统性改革为抓手,聚焦“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”“实践能力培养断层”等痛点,构建“三域联动、三阶递进、三师合力、三维一体”的全链条实践育人体系,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三域联动:贯通校-园-社协同育人新路径
学校创新构建“校-园-社”协同机制,打造“虚实融合、场景贯通”的实践平台。校内建成100余间现代化实训室,涵盖模拟幼儿园、虚拟仿真智慧教室等场景,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高度还原真实保育与教育情境,助力学生夯实儿童观察、儿童分析、教学活动设计、班级管理、弹唱、绘画、讲演等核心技能。校外与200余家优质幼儿园共建“实训基地园”,覆盖重庆38个区县,实现学生从“旁观者”到“主导者”的角色蜕变。
同时,学校将实践教学延伸至社会服务领域,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、绘本阅读推广等活动,年均服务超3000人次;利用“三下乡”开展“高山暑托班”,累计惠及乡村儿童近万名,在服务中锤炼技能、厚植教育情怀。一名参与暑托班的学生表示,“乡村孩子的笑脸,让我更坚定了投身幼教的决心。”
三阶递进:构建分层分类能力培养体系
学校遵循“认知式实践—体验式实践—操作式实践”的递进逻辑,设计分层分类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。针对学前教育15项核心技能,设计“基础夯实(模块化训练)—情境应用(项目化实战)—岗位胜任(任务化检验)”三级课程模块,通过“学+训+赛+证”融合机制,搭建“院级选拔—校级强化—市级竞优—国家级冲刺”四阶赛训体系,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,近五年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40余项。
为强化岗位衔接,学校将“1+X”证书、保育员和育婴师职业技能融入课程,实现“课证融通”,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五年保持100%。同时,创新“见习观摩—实习带班—研习教研”培养路径,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中掌握班级管理、家园共育等综合能力。“实习期间,我独立设计了主题活动方案,园长的认可让我信心倍增。”一名应届毕业生分享道。
三师合力:打造多元协同育人网络
学校创新构建“1+10+10”金字塔师徒制,形成“行业导师+专业教师+校友导师”协同育人网。由1位名园长带教10名骨干教师,每位教师指导10名学生,实现全员覆盖。通过园校联合教研、课程共建,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,还带动了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。
“双向挂职”模式成效显著,一线幼儿园教师定期走进高校课堂分享实战经验,高校教师赴幼儿园担任“科研副园长”,参与实践研究,推动园校在课程开发、课题研究中的深度合作。校友导师则通过职业发展经验分享,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,形成“传帮带”的良性循环,为行业输送了大批“精教善保、才艺兼备”的卓越师资。
三维一体:创新动态评价赋能精准培养
学校构建“学校评价+园所评价+云端评价”三维动态评价体系。评价主体从单一教师拓展至学生自评、行业导师、用人单位,实现多元立体化评价。园所反馈直接纳入学生实习考核,确保评价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。
依托智能管理平台,学校打造“数字化实践能力画像”,实时采集学生实训与实习数据,分析教学设计、班级管理等七大核心能力的发展轨迹,形成38项量化与质性指标。平台生成的“一生一策”培养方案,为个性化指导提供数据支撑。“过去评价侧重结果,现在更关注过程,学生的短板能及时被发现和弥补。”一名专业教师表示。
十年深耕结硕果,砥砺前行谱新篇
通过十年实践教学改革,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:近五年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2%以上,在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”“川渝职业院校技能大赛”等赛事中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500余人次,其中国家级奖项40余项;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%,渝东北地区60%的园长及75%骨干教师均毕业于该校,被誉为“重庆学前教育师资摇篮”。面向未来,学校将推进数字化转型,构建“智慧实训”平台,探索“订单式培养”产教融合模式,为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正如校党委书记马文华所言:“唯有扎根乡土、服务民生,方能践行‘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’的初心使命。”
相关推荐
- 教育新闻排行